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央视曝光:大片良田撂荒,种粮大户弃耕

    信息发布者:JX861111
    2017-04-10 09:29:25   转载

    央视曝光:大片良田撂荒,种粮大户弃耕

    2017-03-25 20:57:41     来源:    点击:48

    河南和安徽是我国的农业大省,粮食的主产区,但是前不久记者在霍邱等产粮大县调查却发现,大片的农田被撂荒,晒起了太阳,让人十分痛惜。好好的地为什么没人种了呢?

     

     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是当地的传统农业乡镇。眼下正是冬小麦返青的季节,从空中鸟瞰,本应是翠绿的农田却一片荒芜,今年53岁的朱介俊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,老朱说,这些撂荒的土地里就有他的地。


      老朱说,这里一直都是一年两季,也就是冬季小麦,夏季水稻,但如今,只有老人们零星种上一点小麦,绝大部分地在冬季都像这样撂荒。确实,在另一个传统农业乡镇霍邱县曹庙镇,记者注意到一块标志牌,上面显示,这里是一片小麦丰产示范田,总面积两万亩。然而从空中航拍,同样是大片大片撂荒的农田。


      霍邱县曹庙镇镇长方志刚告诉记者:“我们(土地)计税面积有5万多亩,去年(2015年)也种了3万多亩将近4万亩。2016年的秋种我们初步统计,大约种了两万多亩。”


      不只是霍邱县,记者一路观察,西到河南的息县、淮滨县、固始县,东到安徽的霍邱县、六安市裕安区,这些江淮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县,眼下相当一部分土地处于撂荒状态。霍邱县农业部门负责人说,全县300万亩土地,这几年冬小麦种植面积确实连年走低。



    粮食,曾经是霍邱县的骄傲,这里是全国第一批商品粮生产试点县,安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第一大县,这里的土地怎么会撂荒呢?


      当地提供了安徽省物价部门一份调查报告:以安徽全省来说,2016年去掉家庭用工成本后,小麦亩均净利润为负21.91元,也就是说,种一亩小麦就要亏损20多元。这项调查是以农户家庭为样本进行的,普通农户种小麦亏损,而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可以集中耕作,降低成本,那他们收益如何呢?


      老朱说,当地村民土地非常分散,老朱虽然种植了200亩地,但大多是分散流转,大的三五亩,小的三两分,被分割成七八十块,无法集中机械化作业。老朱的种植成本和普通农户比,相差不多。


      老朱说,现在种子化肥都涨价,去年小麦每斤却只有七八毛钱,500斤也就是300多块钱。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用,实际上种小麦还要亏本,所以也就没了动力。老朱是因为地块分散耕种成本降不下去,种地不合算,那么那些规模比他大,集中连片种植的大户日子是否能好一些呢?

        种粮大户徐从立告诉记者:“我这块地我就不想要了,我想退给农民。”


      徐从立家住离霍邱不远的河南省息县,这里也是粮食生产大县。老徐2011年起种粮,去年流转了2300亩土地。前几年风调雨顺,粮食价格稳定,老徐每年还能赚一二十万元,但这两年接连遭遇灾害天气,收益越来越不好。尤其是小麦,不仅不赚,反而要赔钱,所以今年这小麦他一亩都没种,不仅如此,他还打算把300多亩土地退给农民。老徐说,像他这样的规模也有自己的难处:“我们基础薄弱。我们收了粮食以后连场地晒都没有,我的小麦烂就烂几万斤。”


      对这些大户来说,建设或者租用晒晾场地都需要资金,这也是他们的种地成本之一。记者采访老徐的时候,他不断接到电话,都是把地流转给他的农民打来的,催他交租地的钱。无奈之下,老徐只好联系信用社,用侄女的房产做抵押,贷款20万元。即使这样也不够,还得再想办法还钱。


      等待审批贷款的过程中,老徐和记者聊的最多的就是打算退回村民们一部分土地,种地这么多年,这是他第一次萌生了退意。就在信用社,老徐巧遇了一位租地给他的村民,对方不同意老徐退地,因为他也不在家,没法种地。


      种200亩的,成本降不下来不合算,种2000亩的设施跟不上,还是没账算,这地,难道真的种不了吗


      记者注意到,霍邱县一处大片撂荒的田地中,有一块地却是绿油油的,格外引人注目。土地的主人,50多岁的刘传为告诉记者,他的地没有撂荒,是因为有能人帮助的结果。


      老刘所说的能人,实际是一家农业服务公司。老刘说,这地还是自己的,并没有流转出去,但种法可就和以往单打独斗不一样了:老刘给公司下订单,公司统一提供种子、化肥、农药,指导老刘进行田间管理,公司统一收割,联系粮食加工企业,还负责买农业保险,当然,老刘要付给公司相应的费用。对公司来说,由于服务的是成百上千家老刘这样的农户,化肥农药等农资集中采购,大大降低了成本耕种收割由专业人员统一机械化作业,减轻了劳动负担,缓解了劳动力的不足。通过对生产全流程的控制,保证粮食品种品质,可以对接企业直接收购,解决了缺乏仓储设施的难题,这部分成本也省了。

      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王中海说,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,采取这种方式,一亩地能有200元的收益,这种新做法可以叫做托管式服务,很受农民欢迎。他们去年在霍邱县只服务了200亩样板田,眼下订单正在井喷式增长。


      眼下霍邱全县300万亩耕地中,20万亩已经采用订单式托管服务。作为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新形式,土地托管确实补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短板,但这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,在未来的发展中,还有些问题他们也无能为力。


      王中海说:“现在需要国家去投入的,像这个水利的排水和灌水这方面是需要国家投入的,基础性东西的投入,当然他们的田块越大,我们操作起来是更加方便。”


      记者在河南、安徽几个农业大县采访中,所有的种植户们都向记者反映了同样的问题。徐从立告诉记者,让他决定退还农民土地的原因,成本上涨、仓储设施缺乏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就是基础设施跟不上,抗不住天灾


      徐从立说:“靠天,老天爷说下就下,它要不下我就干死,也没井也没电,咋搞,没办法。”


      霍邱县曹庙镇镇长方志刚说,虽然现在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,但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,老天帮忙是第一位,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,也不排除有大户退地的情况。



    从长远来看,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而建设需要资金投入,种粮大户的土地都是从农民手中流转过来的,经营权一般多以三五年为期限,这种状况限制了他们投入的积极性。



      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设施建设还是依靠上级财政,霍邱每年农田整治规划5万亩耕地,300万亩全部完成需要60年。而实际上,很多整治过的耕地如果缺乏日常维护和后续投入,三到五年就很难再发挥作用。针对这一状况,国家水利和财政部门也已经提出,鼓励家庭农场、种粮大户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设施,政府部门可给予适当补助,相关权益也可继承,转让,转租,抵押,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拓宽投资渠道,同时也从政策法规上对投资者和建设者的权益予以保护。这样的做法正在积极尝试和推进当中。


      霍邱县农业委员会主任刘进友表示,对于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修路、挖渠等,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对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扶持,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有了指导意见,具体如何落实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

      种粮成本下不来,农民收益上不去,基础设施跟不上,大灾来了扛不住,种种因素导致种地非但赚不了钱,还有可能赔钱。这些问题不解决,一般农户没了积极性,连一些种粮大户也萌生了退意。怎么办?只有改革。既要做减法,减成本,也要做加法,加保障,加投入,还要加种粮模式的创新。不仅藏粮于地,藏粮于技,还要藏粮于创新和突破。农民的收益上去了,土地才不会被撂荒

    本文来源:种子天下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